(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超大城市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与任务。
环球时报发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统计学院副院长唐晓彬、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基础部讲师王亚男文章认为,现阶段,着力推动中国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中国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构建契合中国超大城市发展特点和治理现代化要求的评价体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超大城市治理。
文章指出,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要充分把握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理念。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超大城市的人力资源丰富,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城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发挥超大城市治理的内生力量。另一方面,要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作为超大城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超大城市而言,人民对于城市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等各方面服务的要求更高、期望更大、需求更多元。这就需要在超大城市治理中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充分调研,积极谋划,于细微之处将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
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要深刻明确中国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这就意味着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需要不断吸收新思想、树立新观念、创造新方法、探索新途径。需要结合城市自身发展特征想出新点子、找出新路子,创新解决好城市运行中的重点难点及新问题。协调解决的是发展的平衡性问题,绿色解决的是发展与环境间的和谐问题,开放解决的是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共享解决的是发展的公平性问题。由于超大城市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这就需要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在公共服务、健康安全等领域享有平等机会。
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构建中国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评价体系。众所周知,超大城市的体系庞大、结构复杂、治理运行难度大,既需要着眼大局、放眼长远,又需要从细微之处入手,协调处理好各领域各层面的关键环节。城市治理得怎么样,既是一个定性问题,也是一个需要科学量化的问题。实现对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效果及水平的科学评价直接关系到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只有对超大城市的建设与治理水平实现科学量化,才能明确不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差别所在,把握自身现实发展差距,找到发展的着力点与落脚点。因此,必须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遵循新发展理念,结合全面性、代表性、时代性、可行性的原则,囊括进经济、社会、生态、安全、灾害防治等各领域各方面的内容,构建出一套契合中国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评价体系,进而实现对中国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效评价与测度。
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擎”作用,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的数智化水平。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数据要素带来的时代红利,充分挖掘、提取城市运行各领域的信息资源,加快数据资源的开发、整合及利用。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城市各核心领域数据间的互通共享,尤其要注重实现对超大城市经济、社会、自然灾害等的风险监测及动态预警。围绕城市治理的重难点问题,靶向治疗,科学决策,实现城市治理的数智化,稳步提升治理效能。
关键词: